当前位置:首页 > 知识 > 先锋选择和香科技们该双城如何港之在新记加坡间,

先锋选择和香科技们该双城如何港之在新记加坡间,

2025-09-29 19:49:16 [政策] 来源:数字财富

TOKEN2049在新加坡的热闹景象,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香港——这两个亚洲金融重镇就像是Web3世界的"双子星"。作为一名经常往返两地的科技观察者,我亲眼见证了两座城市在这场数字革命中的不同表现。今天,就让我们抛开那些枯燥的数据,聊聊这两座城市的真实故事。

政策博弈:开放VS稳健

新加坡就像一个敢于尝鲜的美食家,总是第一个试吃新的科技"菜式"。记得去年参加MAS(新加坡金融管理局)的研讨会时,官员们说起"监管沙盒"时眼睛都在发光。这种允许创新在可控环境中试错的机制,确实吸引了不少像我这样的创业者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,他们甚至为那些暂时不符合传统监管要求的项目留出了发展空间——这在新加坡金融史上都是罕见的。

相比之下,香港更像是一位谨慎的银行家。虽然去年那份虚拟资产政策宣言让人眼前一亮,但实际操作中的条条框框还是让不少项目方望而却步。我有个朋友就在香港运营交易所,他经常抱怨说:"光是搞定证监会的牌照,就够喝一壶的了。"不过,香港最近的动作显示它在慢慢松绑,那些只面向专业投资者的限制或许很快就会改变。

人才争夺:全球猎头VS本地培养

在新加坡的科技园区里,你总能听到十几种不同的语言。这个城市真的太懂得如何吸引全球人才了!我认识一位来自乌克兰的区块链工程师,他拿着Tech.Pass签证只用了两周就办好了所有手续。"这里的效率让人感动",他这样对我说。更不用说NTU和NUS这两所顶尖学府,每年都为科技行业输送大量新鲜血液。

香港的人才政策则像是一把双刃剑。优秀人才入境计划虽然好,但4000个名额对Web3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。更关键的是,本地的大学课程似乎还停留在传统金融时代,我参加香港大学的区块链讲座时,发现教材居然还是三年前的版本!

生活成本:精打细算的日子

说到这个,我不禁要吐槽香港的房租——简直是抢劫!上个月帮一个Web3团队找办公室,中环一间50平的小公寓月租就要4万港币,这在新加坡足够租个带花园的联排别墅了。不过香港的"街市文化"倒是很有烟火气,记得有次凌晨三点在旺角吃煲仔饭,居然碰到好几个加密项目的创始人在谈生意。

新加坡的生活则更有规划性。Hawker Center里5新元一碗的叻沙是加班后的最佳慰藉,但说实话,消费税确实让日常购物变得不那么愉快。上周买台新电脑,发现比香港贵了将近1000人民币,心疼死了。

未来展望:谁能笑到最后?

新加坡的劣势在于它太"小"了。我参加的很多Web3社群活动,参与者往往都是同一批人转来转去。有一次黑客马拉松,居然有五个团队都在做类似的DeFi项目,这种同质化竞争让人担忧。

香港的最大王牌当然是背靠内地市场。最近看到不少内地Web3团队选择在香港设立总部,就是看中了这里作为"超级联系人"的独特优势。不过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是个隐患,去年某个交易所突然被要求整改的事件,至今让很多从业者心有余悸。

作为过来人,我的建议是:如果你是追求稳定发展的技术型团队,新加坡可能更适合;如果你瞄准的是大中华区市场,香港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桥头堡。当然,最聪明的做法可能是两地布局——就像我认识的几个成功项目那样,把技术团队放在新加坡,市场团队放在香港。

Web3的未来充满变数,但有一点是确定的:无论是新加坡还是香港,都需要在这场科技革命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。毕竟在区块链的世界里,共赢才是最好的共识机制。

(责任编辑:合规)

推荐文章
  • 比特币再创新高!117000美元关口被攻破,牛市真的要来了吗?

    比特币再创新高!117000美元关口被攻破,牛市真的要来了吗? 今天的加密市场可真是热闹非凡!就在今早,比特币一举突破了117000美元的关键阻力位,让整个币圈都沸腾了。不过作为一个在这个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得提醒大家别太激动,市场从来不会按照我们想象的剧本走。市场行情分析:多头在犹豫什么?说实在的,今天这波行情走得有点意思。比特币先是试探性地触碰了117600美元,就像个害羞的小伙子一样碰了碰女神的手就赶紧缩回来了。成交量才800亿美元出头,这个数字... ...[详细]
  • 市场叙事大乱斗:当所有指标都指向不同方向时,我们该如何投资?

    市场叙事大乱斗:当所有指标都指向不同方向时,我们该如何投资? 说真的,现在的市场就像一群喝醉的水手在暴风雨中划船——每个人都喊着不同的方向。作为一名在金融圈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手,我很少见过像现在这样混乱的时期。比特币的季节性规律和减半效应在打架,美联储一边说要降息一边又担心通胀,债券市场的曲线变化看似乐观实则暗藏杀机...比特币:9月的魔咒与百年一遇的机遇让我先说说这个最有趣的。大家都知道9月是比特币的"鬼门关",历史上这个月份总是跌得最惨。但今年不同啊朋友... ...[详细]
  • 以太坊高位回调后何去何从?关键支撑位全解析

    以太坊高位回调后何去何从?关键支撑位全解析 最近以太坊的走势真是让人揪心啊!上周好不容易冲到4795美元附近,结果就像遇到一堵无形的墙,硬生生被压了下来,一路跌到4365美元才勉强刹住车。这两天行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,凌晨又冲到4565美元附近,结果还是没能突破,现在在4460美元附近徘徊。说实话,这行情看得我都想点根烟冷静一下。比特币这边也不太平,刚摸到12.4万美元的高点就开始往下掉,好在116700美元附近找到了支撑。昨晚虽然挣扎着想冲... ...[详细]
  •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美式暴击:比特币、以太坊为何突然崩盘?

   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美式暴击:比特币、以太坊为何突然崩盘? 昨天夜里,美国官方一纸声明说不会用国家储备购买比特币,就像往滚烫的油锅里浇了瓢冷水,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瞬间炸开了锅。说实话,这个决定虽然在意料之中,但时机确实够损的——正好打断了市场原本良好的上涨节奏。这场突如其来的暴跌,让超过10万投资者在一夜之间损失了近4亿美元。看这惨烈的数据,我的老友群里已经有几个"加密老韭菜"在哀嚎了。比特币昨天的表现简直弱不禁风,连前天的低点都没守住。不过有意思的是,虽然... ...[详细]
  • 加密货币交易手记:当比特币和以太坊玩起跳格子游戏

    加密货币交易手记:当比特币和以太坊玩起跳格子游戏 作为一个在币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最近的市场行情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玩的跳格子游戏——比特币和以太坊就在那几个固定的点位上来回蹦跶。这种窄幅震荡的行情,既让人烦躁又暗藏机会。比特币:在这个"格子"里蹦跶的巨兽看看比特币的日线图,活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巨兽。价格在26650到27500这个狭小的空间里来回踱步,就像我那个总在客厅转圈的猫。虽然昨天收了根小阴线,但整体还是维持着"连阳单阴"的节奏。这种情... ...[详细]
  • 日本数字货币新动向:日元稳定币即将问世

    日本数字货币新动向:日元稳定币即将问世 今年秋天,日本的金融版图或将迎来重要变革。据日经新闻最新消息,日本金融厅正在积极推进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策——批准发行该国首个与日元直接挂钩的稳定币。这可不是普通的加密货币,而是经过官方认证的"数字日元",由东京金融科技先锋JPYC公司负责运营。说实话,这个消息让我想起去年在东京金融科技展看到的场景。当时就有业内人士预测,日本很可能会在稳定币领域发力。毕竟全球稳定币市场已经膨胀到2500亿美元规... ...[详细]
  • 币圈风云再起:从英伟达到华尔街的市场启示

    币圈风云再起:从英伟达到华尔街的市场启示 市场又一次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。就在昨天,比特币在触及MA120均线时,我嗅到了熟悉的抄底气息。果然不出所料,今天的反弹已经初步勾勒出底部形态的轮廓。这就像是在风暴中看到灯塔的光芒,虽然还需要等待确认,但已经让人看到了希望。还记得我昨天在文章中提到的策略吗?109500附近做多,109000补仓,108500止损。这个看似简单的短线操作,最终带来了1969刀的收益。市场就是这样,有时候不需要太多花... ...[详细]
  • 一位大学教授的Web3安全创业传奇:顾荣辉用数学思维重塑行业标准

    一位大学教授的Web3安全创业传奇:顾荣辉用数学思维重塑行业标准 最近在翻阅《福布斯》中文版时,我注意到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——CertiK联合创始人顾荣辉的创业历程。说实话,在遍地都是创业神话的Web3领域,这位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故事还是让我眼前一亮。数学天才的商业冒险顾荣辉的办公室墙上挂着CertiK的logo,那面盾牌中的"∀"符号总是能让他眼睛发亮。每当有新员工入职,他都会不厌其烦地解释:"这个数学符号代表'for all',意味着我们要用数学方法保护... ...[详细]
  • 11月21日加密货币合约操作手记:当行情遇上生活琐事

    11月21日加密货币合约操作手记:当行情遇上生活琐事 各位老铁们,先跟大家说声抱歉,昨天突然失联了。说实话,看到后台那么多催更的留言,我既感动又愧疚。但人活在世上,除了盯盘赚钱,总有些家长里短需要处理。昨天突然接到家里电话,老父亲生病住院了,作为儿子不得不立即赶去医院。在这个市场混久了,我越来越觉得,K线图再重要,也比不上家人的健康。感谢大家的理解,也希望大家在追行情的同时,别忘了生活中那些真正重要的人和事。当前市场观察:小资金的困境最近这行情啊,真... ...[详细]
  • 海南华铁案例启示:中小企业如何玩转RWA?

    海南华铁案例启示:中小企业如何玩转RWA? 最近在和朋友闲聊区块链话题时,海南华铁这个案例引起了我的注意。作为一位见证过多次金融创新的业内人士,我不得不说RWA(现实资产上链)确实给传统企业打开了一扇新窗户。但窗户开了,能不能飞出去,还得看各家本事。记得去年上海马陆葡萄园的尝试就很有意思,把葡萄园的生产数据打包上链。现在海南华铁这个"铁老大"也来凑热闹,1000万的设备租赁项目虽然规模不大,但背后的门道值得玩味。这家背靠海南国资的企业,手上... ...[详细]